2011年9月30日星期五

My School- SJK(C) CHUNG CHING RAUB PAHANG


追源朔始,本校创办迄今,经有七十余年历史,其中几经分流汇集,拼合蜕脱,而后有今日之中竞国民型华文小学。本校前身为中华与竞文两校,各有其悠久的历史,中华前身为南华,於1918年由郑士明、庄扬锦、王展明、江达湘、陈承寸、郑变如、陈敦、黄玉华诸先贤所创立。1922年筹建新校舍於立啤路,改名为中华学校,该校舍於1929年建峻(即今中竞小学) 

在中华校舍筹建期间,因经重重困难,致时日拖延,而适学儿童过多,学校无法容纳,为解决学生入学问题,先贤郑士明、庄扬锦、陈衷、罗止明、邢谷泰、郑桂昌、陈耀基、房鉴霖等於1924年发起建竞文学校於柏可灵路 (即今中竞中学校址)

中华学校首任董事长为陈耀基君,校长为张抡元君,1933年,陈承寸君继任董事长,黄裔溪君任校长,1936年由陈永泮君任董事长,聘黄枕欧君为校长,半年后转聘卢异增君为校长,1939年改由练显南君任校长。

竞文学校首位董事长为陈秋泉君,校长黄学钧,1928年由叶励生君任校长,1931年改由叶子清长校,1937年则聘徐有沂君长校,1937年,新校舍落成后,黄学钧复任为校长,1942年,日军南侵,两校同时驻军,被迫停课。战前两校之成立与发展,处创办人及历届董事长等之功绩外,下列人士亦居功不少,计有赖恭福、张林细、江裕堂、陈宝孝、韩松、彭才、陈石、李观洪、陈政钧、齐有湖、詹达的、张宇、蔡永源、张谭保、苏成等。

1945年和平后,立啤路中华校舍仍为英军驻宿,当时先贤们深感教育之重要,两校董事乃联合倡导复校,公推张谭保,郑清道两位先贤为正副董事长,聘黄学钧君为联校校长,於1945121日在竞文校舍(即今中竞中学校舍)举行开课仪式,取名为"中华竞文联合学校"

1946年,由练显南君长校,1947年增办初中,同年十一月召集华人大会,咸认为表团结,以及集中人力财力发展华校,一致议决两校永远合拼,易名为"中竞中小学校"
1949年,苏成君任董事长,聘宋方平君为校长,宋君服务至1956年,1957年开始由董际云君接任。

1958年,由於教育政策的规定,中小学必须分办,因此中竞中小学由一分为二,即申竞中学 (校址在立啤路)和中竞小学(校址在柏可灵路),学校行政亦分开处理,中竞中学董事长为陈仁生君,校长董际云君,小学董事长为拿督蔡永源,校长朱乃循君,当时小学人数为450人。1961年起,颜金志君出任中竞华小校长,1962年中学部接受改制,两校董事部同意对换校舍,因此本校乃由柏可灵路迁至立啤路,当年由张伯友PJK任董事长。

由於教育政策影响,1964年起,本校学生逐年减少,至1967年,学生人数只得194人,共开6班,教师8位,本校处此风雨飘摇中,幸得董家教和社会热心人士之支持,方可渡过难关。1968年起,形势转变,学生又逐年增加;1972年已达390人,申竞华小家教协会在1972年成立为学生的福利扮演积极的角色,历届的主席为:谢祥、莫少华、周镐镭、廖锦兴、廖培如、洪瑞发、彭汇强、王福财、黄展强。

颜金志校长在1977年退休,其空缺由尤忠明递补,由於学生逐年增加,校舍不敷应用,董家教同人极力的争取并在劳勿国会议员陈群川局绅的协助下,校方於1982年获得批准兴建四层楼的十二间教室的建筑物,该新校舍在1983年建峻并由副教育部长陈忠鸿医生主持开幕,这暂时解决乐器设备不足的问题,从此学生人数急升,人数达千人左右,乃本校发展史上的高峰。 

张伯友PJK1987年退休,由张译太平局绅继任董事长,1987年尤忠明校长调职,其空缺由宋锦超君接任至1990年退休,后由陈其怀校长接任,1992年,由於薪金制的改变,教育部调中竞中学校长黄贤新校。曹秀清校长于2000年掌校至今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